1)第六百七十八章 只有三百万户的大唐_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日。

  苏明哲在太极宫含元殿召集百官,开大朝会,准备把自己思考的几个国策推行下去。

  唐朝的大朝会,一个月一次,要么在月初,要么在月中。

  这一次的大朝会在三月十五召开。

  众人上朝后,纷纷把分属各自部门的事务,向皇帝禀报。

  苏明哲并不轻易发表意见,只是推给朝中三公九卿商议处理,表示了自己垂拱而治的态度。

  古往今来,朝廷大臣们,就喜欢皇帝垂拱而治。

  只有皇帝垂拱而治,这才代表国家进入了昌盛时代,也代表了朝政清明。

  大臣们开口讲的事情,还都挺繁杂。

  比如说魏征,一会说御史大夫的工作,一会禀报太子东宫的事情,一会又汇报少府的数据。

  魏征作为当朝丞相,竟然负责这么多事,也是因为贞观初年的一个奇葩现状导致的。

  贞观初年,李世民命令房玄龄省并冗员,全国在册官员只有六百多人,这就导致,很多官员都是身兼数职。

  而地方政务基本上都交给当地门阀掌管了。

  这里面要说明两件事。

  首先,房玄龄省并冗员,全国在册官员只有六百多人,不是说,这六百多官员就能把国家治好,而是因为能用的可靠官员就这么多。

  第二点,一个国家只有六百多官员,由此可以想象一下,大唐虽然号称一统天下,实际上皇帝的话,在离开长安城以后,就需要门阀势力来配合才能执行下去。

  而之所以,在贞观年间出现这些事情,主要还是因为中原动乱四百年,全国总人口也就是三百万户,一千多万人罢了。

  人口就这么一点,还遍布全国。

  地广人稀,就是目前大唐最大的特点。

  想要治理地方,朝堂也只能依靠地方的门阀望族来完成。

  为此,杨广推行了科举制,想要收缴寒门子弟为自己所用。

  结果,这些寒门子弟自己不争气,稍微有些才能的,就纷纷投靠本地望族门阀。

  而那些有大才能的,又对朝廷缺乏敬畏之心。

  最终结果,就是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,科举取士,竟然只收到了二百零五人。

  简直成了笑话。

  要知道,在明清时期,一次科举,最低取士数量都是三百人。

  换句话说,唐太宗在朝二十三年里,取士的总数量还不如明清时期一次科举取士的数量多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苏明哲治理国政,也就没想着要和那些门阀势力对着干。

  等到众位大臣议论完事情。

  苏明哲这才开口道:

  “太子丰姿峻嶷、仁孝纯深,孔颖达、颜师古、于志宁、杜正伦、魏征等东宫署官,功不可没。朕欲扩充国子监,收拢天下幼子授之以学,广开民智,让我大唐子民,人人如龙……”

  国子监内,又分成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六门。

  这几者差别,与学生的父辈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