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止得势_大秦之神级召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番话说完后,张良朝刘邦跪了下来,以头叩地,作恳请之状,而今道出此理,汉王跪地,大可不必,张良身为臣子,理应让自家大王迅速地起身。

  一国之君,长时间跪于冰凉的地面之上,对龙体有伤害是一个方面,还有损君王威严,刚才跪,是降下天恩、厚待下属,是极为难得的仁君之举,所以对君王的形象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,而现在当众说明灌婴原谅了,那么汉王就没必要继续跪下去,再这样,传了出去,必遭世人非议,声名将会大损。

  于张良而言,如今行大礼请汉王起身,利公利私,对私人有大大的好处,汉王越早点起身,这灌婴的声望就会少涨一点,要知道,君王的天恩降临在灌婴头上,君王向其下跪,这是冠绝大汉文武的荣耀,若是汉王中途起身、退到一边,由麾下臣子继续厚待灌婴,那么灌婴先前所得的声望,会降下大半。

  汉王先是屈尊厚待,而后在受恩臣子不说话的情况下,起身退开,这事被世人知道后,必然认为汉王对灌婴并不是百分百的好,仅此一个举动,便可摧毁汉王之跪给灌婴带来的荣耀,令其受了礼而无利。

  君王身为万千军民之主,一言一行会引起军民们的深思,想弄清楚其中的意思,故而,当人们得知汉王对灌婴的行为如此随意,便会认为汉王的态度并不那么坚定,所谓的天恩,也就反映不出什么了,明白这个道理后,大汉军民对灌婴并无多少变化。

  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这上千年来,王者待极宠之臣,时刻都能做到情深意重,在公共场合下,根本不敢怠慢宠臣,像那随意的行礼过后退开,不可能存在,此乃不敬之举,汉王待灌婴,如若发生了,只能说明没把灌婴当回事儿,除此之外,没有别的解释,忠诚相敬是君臣典范的特征,王对臣无敬,该臣自然谈不上宠臣,而且极有可能是君王讨厌的人物。

  先秦有很多君臣典范,如孝公与商鞅、惠王与张仪…这些臣子自从成为朝中二把手后,君王从未亏待过,不存在什么不敬、戏弄之举,所以世人脑海中有这些例子,能准确的看出当世君王待当世臣的态度,成功率百分百,毕竟历代君王待宠臣是独一无二的,很容易断定出。

  当今的汉王,是贤明的圣君,仁义之名享誉天下,不比先秦时期的君王差,胸怀和气魄乃当世一流,在人民的想象中,这就注定汉王在对待人才、善待宠臣方面,做的比之前的君王只好不差,作为仁君,这一点是肯定的,也无须怀疑,因为天下间大部分人认为汉王是仁君。

  ‘仁’之一字,乃大德之一,汉王刘邦得到这么多人肯定,在万千军民的观念里,汉王是神圣、充满威严的,永远仁慈待人,不会有虚情假意,此想法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