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42章 为君丹青台上死(七)_人间降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谢饮玉因为诬告兵部私造兵钱而被流放漠北,遇赦不赦。

  这件事情在朝会尚未结束之前就已经传遍了京城的世家高门。

  青春年华的小娘子们满含忧愁对花垂泪,郎君们端坐琴台后沉默不语,门阀聚居的清溪里陷入了一种死寂又焦躁的氛围,这种气氛也通过下仆、脚商的口,一直向外蔓延到了平民们的居住区。

  六年战役是一个太敏感的话题,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面白幡曾经挂在屋檐下,从谢三郎君说要为六年战役修史开始,百姓们都满怀期待地翘首以盼,等来等去,就等到了这样一个结果。

  流放漠北,遇赦不赦。

  历年来大战大难都会有专人记述,详细写明某时某地因为某事发生何等战役,战役中将领如何作为、士卒如何献身,尽管人数众多无法一一详明,也会点清部队番号、带队将领、死亡人数等等,这些简略的史述也是阵亡将士家属最后能获得的荣耀。

  而唯有这场过于惨烈、毁灭了不知道多少人家的战争,朝廷竟然没有做过官方、清晰的记述,仅有的那些记载也都含糊不清字数寥寥,不说全情投入地描写,连基本的同情感慨都淡漠稀薄。

  民间倒是有许多人写了所见所闻,这些字字渗血、句句凄厉的文献被官府明里暗里禁止传播,以至于到了现在,六年战役成了一件明明发生过却又像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情。

  百姓只想知道他们的丈夫、儿子、兄弟到底是怎么死的,他们死的值不值得,像不像一个英雄。

  然而他们的国家甚至不愿意给他们留下一句清晰的评说。

  现在唯一一个愿意站出来的人被流放千里,死在故纸堆里的人们依旧睁着不能瞑目的眼睛,世事如此,也无法可想。

  大夏流放犯人的地方只有两个,一个是岭南,毒虫瘴气密布,尚未开化的野人群居于此,擅使毒箭、木茅攻击外来者,此地雨林疫疠弥漫,只有最没有家世背景或者前途渺茫的官员才会被派遣到这里赴任,曾经有一年,岭南赴任的县官连死了三个,都是因为无法适应当地气候,患病而亡的,流放岭南的犯人基本能确定不出两年就会死在这里;另一个流放地就是漠北了。

  漠北的气候寒冷,冬季滴水成冰,严酷的气候且不提,这里最危险的是它的地理位置。

  漠北比邻草原,和北蛮紧挨着,作为大夏的第一道防线,这里每年都要经受北蛮的恶意侵袭,城池之外不闻人声鸡鸣,白骨露于荒野,任凭京城如何歌舞升平,这里基本长年处于战乱之中。

  流放到漠北的犯人都会被作为消耗品,要么去做苦力修整城墙、挖掘壕沟防御北蛮,要么就直接被编入前锋营当做试探北蛮的卒子扔在阵地前。

  每年的二月和九月,刑部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