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七百九十八章 劝降_重生之征战岁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唐秋离放在哈达桑的诱饵,果然起了作用,朱可夫指挥远东第一集团军主力部队,昼夜行军,急急赶往这一地区。

  唐秋离在沿途,并没有布置部队进行骚扰性阻击,他就是想要朱可夫,毫无阻碍的直奔哈达桑而来,他也不担心朱可夫识破自己的计划,十二万苏军,就是朱可夫非救不可的原因。

  那位在克里姆林宫的红色沙皇,苏维埃的伟大领袖,和对斯大林惟命是从的苏军总参谋部,还不拿鞭子猛抽朱可夫,斯大林同志,不允许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部队,再出现远东特别军,在呼吉尔特山区全军覆没的惨剧,他会很没面子的,尤其是在欧洲那些列强面前。

  不是朱可夫没有头脑,唐秋离指挥的主力部队,在兵力和火力都占有优势的情况下,对哈达桑被包围的伏契克夫部队,围而不攻,这让朱可夫极为不安,他判断,这可能是个陷阱,通过一系列战斗,他见识到了唐秋离的谋略和手段,也了解了中**队的战斗力。

  按照他的想法,集团军主力部队,应该在外蒙古西部地区就地展开,歼灭分散在各地的中**队,逐步逼近库伦,再组织一支十五万人以上的部队,从外蒙古东部地区逼近库伦,还是东西对进的合围趋势。

  就算唐秋离消灭了伏契克夫的部队,他也不能马上脱身,用伏契克夫的十二万人,换唐秋离的整个兵团,很值得,他的方案报到远东军区后,因为事关重大,军区不敢决定,又上报到苏军总参谋部。

  总参谋部回电,不但拒绝了朱可夫的建议,还否定了他的一切想法,并严令朱可夫,立即救援伏契克夫,从这份电报的措词来看,朱可夫认为这是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的意见,他就是有天大的胆子,脑袋后面长了八块反骨,也不敢反对伟大领袖的意见,只能完全执行。

  朱可夫有种预感,他的集团军主力部队,结果未必比伏契克夫好多少,在自己到达哈达桑之前,伏契克夫肯定是全军覆没,唐秋离就会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自己,还有在自己身后神秘消失的中国阻击部队。

  倘若再堵住卡扎德乌山口通道,自己想退都没有退路,内心虽然极度不安,甚至预测了战役的结局,朱可夫还是毫不犹豫的命令部队,昼夜行军,加快速度,带有一种飞蛾投火的悲壮。

  而苏军总参谋部根据斯大林的意见,发来的必须救援伏契克夫部队的命令,是把朱可夫和他的远东第一集团军主力部队,推进绝境的直接原因,朱可夫坚决执行命令,出于一个军人的责任感,他把自己的所有想法,对战局结果的预测等,都凝结在一封信里,派专人送到莫斯科,直接送到斯大林同志的手里。

  还有一件事,朱可夫没有料到,唐秋离已经从内地调进一个兵团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