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千五十六章 算是身先士卒了_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陈江海林婉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缺点,就是太过于聪明,总喜欢走捷径。”

  周侯建听了,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头。

  陈江海接着说道:“别人造出来的东西,咱们仿造的特别快。

  往往一个新产品上市用不了多久,各种仿制品就层出不穷。”

  “少了研发费用,利润上自然就很可观了。

  这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条路很不错,有捷径不走,那是傻子。”

  “但是,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,就是缺乏创造力!”

  “可以毫不客气的说,华夏人基本上没有创新的动力。

  因为你创造出来一个东西,很快就会有仿制品出现。

  得不到它该有的地位以及利润,谁还去费时费力的创新?

  ”

  “于是,创新的环境在咱们华夏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。”

  陈江海一挥手,朗声说道:“我想周总你也应该去过米国,你看看硅谷那边的具体情况。

  一大批创新的人就在那边,它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积极的氛围和环境。”

  “在那样的环境中,创造力自然是迸发式的发展。

  而且他们也不是事事都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
  他们有时候创造新事物就是为了自身的爱好和好玩,目的性没有那么强。”

  “所以,在这方面,咱们只能以自身为准则,先培养企业内的创新环境。

  时间长了,自然就会有收获。

  效果也必然是积极的!”

  陈江海说的这些,就是现在国内创造业的实际情况。

  周侯健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些情况,只是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到。

  现在被陈江海点出来,便犹如醍醐灌顶一般。

  在这方面,外国确实有人家的优势,这一点必须得承认。

  而且比如说是其他的企业,就算陈江海所领导的秋海集团现在追赶,恐怕也需要一个极其长久的过程。

  人家那个创造氛围是多少年积攒下来的,关键还是全民性的。

  从小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去做自己喜欢的,开发自己的创造想象能力。

  这点,国内这边根本就没办法比。

  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一点一点的学习,力求把这种差距尽可能的缩小。

  关于这个,陈江海所领导的秋海集团也算是身先士卒了。

  哪怕是周侯健所领导的海信集团,已经算是国内具有创新性的企业,也不具备相关的条件。

  毕竟他们自己的企业文化氛围连秋海都远远比不上。

  正是因为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,陈江海对于现在秋海集团也好,还是他其他产业的技术部门也好,更多的是鼓励和培养,从来没有期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习惯和氛围。

  当然,如果他们能够创造出好东西,他会非常高兴,并且给予丰厚的奖励。

  东方通信之前对高清液晶手机彩屏的创造,那算是给了他一个惊喜。

  在这方面,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远见和知识顶上,及早地挖掘外部人才来弥补相关的短板。

  周侯建听了陈江海这一番真知灼见,心中赞叹的同时,也只能是苦笑着点头。

  之前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只是没有陈江海理解的这么透彻。

  这种情况之下,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,只能一点一点的努力,逐步的在内部进行改革。

  似乎颇有一点尽人事听天命的感觉。

  此次过来秋海集团拜访陈江海的目的已经达到,而且收获良多,周侯健也就打算告辞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